海洋科学专业介绍(硕、博)

发布时间:2023-08-21浏览次数:32

河海大学海洋科学学科始于1958年开设的海洋工程水文专业,2000年获物理海洋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设立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14年获得江苏省唯一的海洋科学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七,2018年获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三期项目。

1、物理海洋学方向(点击跳转)

2、海洋生物学方向(点击跳转)

3、海洋地质方向(点击跳转)



1、物理海洋学方向

1.1 研究方向

该方向瞄准国际前沿,结合国家战略、海洋经济需要,开展海洋及其相关的气象、水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海洋动力现象和海洋探测技术等,研究内容涵盖海洋多尺度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极地海洋与气象、海洋观测与数值模拟、数据同化与预测和海洋工程环境等。该方向设置三个研究所,发展团队建设模式,支撑学科平台发展。

物理海洋学方向研究所机构简图

(1)海洋动力环境研究所

海洋动力环境研究所关注从大尺度环流、中尺度涡旋到亚中尺度过程的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并探讨海洋多尺度过程对大气、海洋工程、海洋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海平面变化、中尺度和次中尺度过程、海洋内波、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动力对海洋工程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手段有现场观测、数值模拟、资料同化、理论分析等。


(2)海洋气象与气候研究所

海洋气象与气候研究所主要研究全球及区域尺度天气和气候异常变化机理、海洋环流变异、海平面上升、极端事件等重要科学问题,对“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重要支撑。

研究方向:全球变暖与区域响应、海-陆-气相互作用、极端海洋气象与气候事件发生机理,极地气象与演变机理、海洋天气数值预报、人工智能海洋气象预报。

(3)海洋观测与预报技术研究所

海洋观测与预报技术研究所主要以国家海洋环境保障需求为牵引,以科学技术前沿为导向,开展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术研究。自主发展从观测、资料同化到海气环境集合预报的一体化系统,推动国际上海洋观测和预报技术研究的发展,为提高海洋环境预报水平,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方向:海气通量观测技术、海洋动力和生态环境遥感观测反演技术、耦合资料同化,海洋可预报性和集合预报等。

 

1.2 研究平台

物理海洋学方向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共建“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河海大学港口海岸近海工程学院共建“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海洋卫星地面站、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实验机房、海洋观测站等教学科研设施。近五年来,完成科研合同经费共计7000余万元,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部级基金、企业委托业务项目等。目前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夏威夷大学、德国AWI极地与海洋研究所、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等十余家国际知名海洋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

围绕河海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科教融合平台,物理海洋学方向将国家预报业务需求融入课程教学,着力打造了一系列科教融合精品示范课程,以培养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国际前沿视野。

 河海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科教融合课程


1.3 毕业去向

物理海洋学方向毕业生在国内众多海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共无锡市委组织部、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金风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也可选择前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

 

物理海洋学方向毕业去向


  

2、海洋生物学方向

2.1 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分类、形态、分布,生态、生理、生化和遗传等现象和规律以及发生在海洋中的生物学现象与其他物理的、化学的、乃至地质的现象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海洋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至海洋药物、化妆品、海洋食物和环境治理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海洋生物学方向研究平台机构简图

(1)海洋生物技术平台

海洋生物技术平台以江苏特色海洋生物与环境研究对象,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聚集海洋生物学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地方的产业需求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

(2)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平台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平台围绕江苏沿海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化学等手段,进行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物质的利用研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功能性制品、保健食品和海洋药物。

(3)区域海洋生态学实验平台

区域海洋环境生态学平台针对江苏近海生态灾害频发,水质恶化及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以近海食物链为导向,关注近海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的演变与保护。


(4)海洋环境毒理实验平台

海洋环境毒理实验平台对入海口、近海等水体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来源甄别、生物富集、食物链传递、微生物降解及其生态毒理效应进行研究。

 

2.2 研究平台

威尼斯5994以该方向为主建设了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海洋科学实验中心,并于2022年获批“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中心内围绕海洋生物学方向购置了营养盐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荧光倒置显微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加速溶剂萃取仪等一批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以支撑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效应四大科研平台,以及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海洋化学等8个基础教学实验室。

 海洋生物学方向实验室及设备(部分)

海洋生物系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经费已逾千万,以河海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六十余篇。与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海岸带所、中科院水生所、中科院南海所、江苏省淡水所、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中洋集团、华盛顿州立大学、日本长崎大学、荷兰皇家海洋所等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具有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

2.3 毕业去向

海洋生物学方向学生毕业主要面向以下四个方向:高校科研院所升学或就业,生物类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

 海洋生物学方向毕业去向

  

3、海洋地质方向

3.1 研究方向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江苏省沿海地理优势,着重解决海洋资源与碳循环、古气候与古环境等关键科学问题;监测和预防海岸带地质灾害,服务江苏沿岸经济,开拓海洋地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新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洋岩石学与海底资源、古海洋学与环境演变、地球物理学与海底构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海洋地质主要研究方向

(1)大洋岩石学与矿产资源

大洋岩石学与矿产资源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 大洋岩石成因与深部碳循环过程:

  利用传统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揭示大洋岩石的成因及深部地幔动力学和深部碳循环过程。

  • 海底关键金属矿产的赋存形式及其沉淀机制:

  研究关键金属在海底热液硫化物、 铁锰结核、富钴结壳中的赋存形式,揭示关键金属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沉淀机制。

  • 大数据与计算地球化学:

  利用机器学习、结合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从原子尺度定量研究常规条件和极端条件下的地质过程。

 

(2)古海洋与环境演变

古海洋与环境演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 海洋微体古生物学:

  利用钙质超微化石(颗石藻化石)和有孔虫,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在人类和地质时间尺度上的演变以及与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的互馈。

  • 海洋沉积与生物地球化学:

  研究重大地质、气候和生物事件期间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以及地史时期表层系统元素循环的演化过程和控制机制。

  • 碳酸盐岩沉积学:

  利用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元素地球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等参数变化特征,探讨海平面、古气候等条件对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不同尺度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

(3)地球物理学与海底构造

地球物理学与海底构造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 海洋构造与地震灾害:

  研究海岸带、近海与深海俯冲带活动断裂,构造变形及演化,地震活动特征,服务海洋地质灾害评估。

  • 边缘海盆地与油气资源: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等边缘海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 海洋地球物理:

  利用海上拖缆、海底节点地震数据对海底进行精确构造成像,寻找海底油气藏、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

 

3.2 研究平台

该方向依托海洋科学实验中心,设有国际超微化石档案中心(ThANKS;全球11个、中国唯一)、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室、海底地震数据解释与建模实验室、高分辨率偏光显微镜实验室、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室、电子背散射衍射实验室、微纳结构与岩心分析实验室、成岩—成藏实验室、古环境数据分析实验室、岩矿实验室、化学处理实验室、地质样品库实验室以及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机群室等教学科研设施。

 海洋地质方向实验设备(部分)

教师团队中1人2020年以来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张传林教授),1人担任国际超微化石协会(INA)理事,2人担任国际主流SCI期刊副主编,5人次担任国内外多个重要期刊的编委,获邀参加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人次,参加大洋科考5人次。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近30项,省部级基金项目13项,校企合作等其它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教师个人/单位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注重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已经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单位(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德国AWI海洋与极地研究所中心、基尔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山形大学,意大利帕尔马大学)以及国内海洋与地质领域的重要高校和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3.3 毕业去向

海洋地质专业在面向企业上,在为固体矿产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研究所人员在新疆地区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为当地矿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找矿突破,目前合作的公司包括阿克塞海源矿业有限公司、新疆鸿隆矿业有限公司等;通过地质对比、构造解析、古地理与沉积特征分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在油气勘探方面提供技术服务。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科研素质,深受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国内企事业单位的欢迎。目前,海洋地质专业方向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主要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科学研究,部分毕业生在国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

 海洋地质方向毕业去向



4、导师队伍:

(1)博士生导师名单及研究方向:

/8637/list.htm

(2)硕士生导师名单及研究方向:

/8638/list.htm


欢迎观看学院2024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会(视频),以更全面了解威尼斯599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M4y1j7jH/?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1067197171c4853588ae9d91bded9467


Baidu
sogou